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粤ICP备17015496号-9深圳市羿日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信箱:service@weichuang.com 电话:0755-86960177
铁皮石斛,中医临床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由于其滋阴补虚效果卓著,罕见稀有,素有滋阴圣药的美誉,更是被道家经典《道藏》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
《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介绍铁皮石斛,味甘,微寒,归胃、肾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对幽门螺旋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的治疗。
我国最早的医学宝典《黄帝内经》中,敬称之为“灵兰”,确认铁皮石斛能治“消渴”(即糖尿病)。
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铁皮石斛列为上品:“味甘,平,无毒。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弱,强阴,久服厚肠胃。”清代著名医药学家徐大椿总结了前人经验,强调铁皮石斛的主要功用在于“益肾阴而安神志,为夹热伤阴专药“。
现代的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证实,铁皮石斛富含石斛多糖、石斛碱和总氨基酸及钙、镁、锌、铁、锰、硒、铜、铬、镍等人体新陈代谢的必须微量元素等,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健脑明目、清热、补五脏之虚劳“之神奇功效,对增加免疫力、抗衰老、防止癌症、治疗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和萎缩性胃炎都有确切疗效,对烟酒过度、劳累过度、夜生活过度、用眼用脑过度、声带嘶哑等的恢复有特殊疗效。
武义寿仙谷——我国首个铁皮石斛国家地理保护标志
武明朝崇祯丙子年(公元1636年)《宣平县志》卷十一人物志记载,“叶真人名法善字道元往来括苍各邑多有灵迹对产于松而示异于宣为尤甚且家焉。”在唐朝年间,历史上曾为唐高宗、武则天等五代皇帝做过御医的养生大师叶法善晚年隐居于武义西南山区(原宣平县)一带,至今还留有诸多御用秘方,这些遗方成为现代人治病、养生的重要研究对象,而铁皮石斛、灵芝正是这些组方、遗方中的精华所在。叶法善后,他的许多中药秘方开始在当地流传,这也为后来武义出现很多经营医药的药号创造了条件,从唐代中期始,采集、销售中药就成了武义西南乡间很多百姓赖以生存的产业之一。武义西南乡间由此也成为古时武义中草药集中产地,特别是清朝后期,武义铁皮石斛在江南中医药行业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2010年由浙江省农业厅牵头,浙江寿仙谷珍惜植物药研究员受武义县人民政府委托,开始了铁皮石斛国家地理标志的申报工作,经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武义铁皮石斛”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准予登记,成为首个农业部批准的国内目前唯一的铁皮石斛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
“国家地理标志由农业部颁发,指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由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决定的农产品,该标志受法律保护,是农产品的最高荣誉;而中药材都属于农产品。”